陕西渭北高原的部分地区和河南的西部及甘肃的庆阳地区也有分布。本品种全身被毛细致光泽,多为紫红色和红色,眼圈及鼻镜为肉色。角短而细致,多向外下或后方稍弯曲。公牛头较大,额宽,颈粗短;鬐甲高而宽。骨骼粗壮,肌肉丰满,体质强健,前躯发育良好,后躯较差。四肢结实,蹄大坚固。母牛头清秀,颈厚薄适中。
成年公牛体重平均600千克,母牛380千克。短期肥育后屠宰率50~52%。泌乳期平均7个月,泌乳量约700千克。公牛最大挽力平均为398~475千克,母牛252~281千克。秦川牛曾被输至浙江、安徽等许多省(自治区),用以改良当地黄牛,其后代的体格和役力均超过当地牛。
生产性能:
经育肥的 18 月龄牛的平均屠宰率为 58.3% ,净肉率为 50.5% 。肉细嫩多汁,大理石纹明显。泌乳期为 7 个月,泌乳量 715. 8 ± 261.0 千克 。鲜乳成分为:乳脂率 4.70 ± 1.18% ,乳蛋白质率 4.00 ± 1.18% ,乳糖率 6.55% ,干物质率 16.05 ± 2.58% 。
繁殖性能:
秦川母牛常年发情。在中等饲养水平下,初情期为 9.3 月龄。成年母牛发情周期 20.9 天,发情持续期平均 39.4 小时。妊娠期 285 天,产后第一次发情约 53 天。秦川公牛一般 12 月龄性成熟。 2 岁左右开始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