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个世纪初,野牦牛还是在西藏、青海、新疆等地方都有分布,但随着高原地区的开发,牧民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多,捕猎活动也越来越频繁,野牦牛的分布地急剧减少,到了今天,它们只在青藏高原还有少量的分布。青藏高原是中国海拔最高的高原,85%的地区在海拔4000米以上,50%超过4500米,面积大约250万平方千米,气候属于严酷的大陆性气候,西南季风从东部和南部的峡谷带来水汽,由东向西,由南向北降水量递减。恶劣的环境阻止了人类开垦土地的脚步,终于为这些野牦牛留下了一点乐园,但即便如此,野牦牛也不是很均匀的分布在青藏高原各处。
野牦牛的食物,也就是青藏高原的植物们根据海拔、降水等诸多因素形成了不同的植物群落和类型,而野牦牛偏爱的只是其中的一些。首先是高山草甸,主要是由冷中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组成,伴生有多年生杂类草,如蒿草、羊茅、发草、剪股颖、珠芽蓼、马先蒿、柳丛、仙女木、乌饭树等。高山草甸大多分布在年降水量超过350~400mm的水边、溪流、地下渗水、沼泽和湖泊周围,是野牦牛觅食的好去处。其次是高山干旱草原,这一地区的降水少于草甸,在100~350mm之间,海拔在4300~5100米之间,植物也多以一些低矮的植物为主,比如针茅、羊茅、嵩草、苔草,是野牦牛的候选觅食区。第三类就是荒漠草原,荒漠草原的降水量比高山干旱草原还少,只有区区50~100mm,植物种类与高山干旱草原类似,只是覆盖率远低于高山干旱草原,这一地区因为气候恶劣,地广人稀,虽然食物不多,但也是野牦牛的一个避难场所。
综合多种因素,现存的野牦牛大多都在羌塘和羌塘保护区,数量可能不足15000头。即便如此,这些野牦牛也依然受到来自两方面的威胁,一是过度捕猎,二是家牦牛。在没有人看管的情况下,家牦牛很容易就会与野牦牛发生杂交,如果经常接触,纯粹的野生血统就会消失。另外,当家牦牛与野牦牛占据相同的草场,家牦牛还可能向野牦牛传播疾病,而一只雌性野牦牛每两年才能生下一只小牛,一旦遭遇疾病,野牦牛的种族将受到严重威胁。作为人类,我们能做的也只有尽可能的保护好它们的生活环境,不让这高原上最伟大的生命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