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麝牛

长按二维码关注

来源:
极地,因特殊的地理环境,对今天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仍是一片神秘的天地。雪的洁白、天的蔚蓝、海水的清澈,还有那亘古不化的冰原、冰盖,以及在千百万年地球演变中存活下来的极地特有的野生动物。

  对于一个钟情于野生动物的摄影师来说,去极地拍摄野生动物一直是我的一个梦。在我的摄影生涯中,已经走过三次极地,一次南极,两次北极。2003 年我随中国科考队在北纬78 度46 分首次近距离“收获”北极熊,今年夏天,在北纬72 度23 分的格陵兰岛上又“收获”了麝牛。如果说北极熊名气太大、早为国人所熟知的话,那么麝牛则不然,这种北极地区最大的陆生野生动物似乎还没有进入中国人的视野。应《森林与人类》杂志之邀,把我所拍摄到的麝牛和对其的粗浅了解介绍给读者。

  我们通常所说的北极地区是指地球上北纬66 度34 分以北的广大地区。北极地区包括北冰洋以及边缘的陆地海岸及岛屿、北极苔原和最外侧的泰加林带。2003 年,我作为摄影记者随中国科考队乘“雪龙”号进入北极地区,历时74 天,航程12600 海里,到达了北纬80 度,这是第一次在北冰洋上领略了北极风光和北极动物。今年夏天,我从陆地出发,从北京飞丹麦、冰岛,再飞至格陵兰的一个爱斯基摩小镇,从那里搭乘直升机到达北纬72 度23 分的营地。这里是属于格陵兰岛的一个无人区,岛上的山脉与海洋相连,是北极动物迁徙的一个重要通道。在营地的20 多天里,有幸3 次见到麝牛的真面目,并且近距离留下了麝牛的影像。


  麝牛在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上已存活了60万年,是冰川纪残留下来的古老生物,与之同一时期的猛犸象、柱牙象等庞然大物都因地球环境的变化和早期人类过度捕杀而灭绝了,而麝牛仍在北极地区顽强地生存。

  麝牛是一种大型极地动物,也是北极地区最大的食草类动物,目前仅存活在美国阿拉斯加、加拿大北部和格陵兰岛上,总数在7000 头左右,已经到了濒临灭绝的边缘。麝牛在发情时会发出一种类似“麝香”的气味并因此而得名。

  根据史料记载,麝牛已经在地球上存活了60 万年以上,是冰川纪残留下来的古老物种,与它同一时期的猛犸象、柱牙象等大型野生动物由于气候的变迁和早期人类的过度猎杀而早已灭绝。麝牛在分类上有点复杂,它是一种介于牛和羊之间的动物。单从外表看,它与中国的野生牦牛有些相似,体重可达400千克到500千克。

  麝牛生活在北极冻土带,以苔藓、地衣为主要食物。它主要的天敌是北极熊和北极狼,再就是人类。当一群麝牛感觉受到威胁时,它们不会像野牛那样四处溃散,而是会围成一个圈面对敌手,并将小麝牛藏在中间。如果天敌是一头北极狼或者北极熊,它们会将坚硬的牛角朝外(无论雌雄都长角),让天敌无计可施。有时候愤怒的麝牛会冲出防御圈主动发起进攻。


  麝牛是一种介于牛和羊之间的动物,外表与中国的野生牦牛有些相似。在格陵兰岛无人区营地的20多天里,作者有幸3次见到北极地区最大的食草动物—麝牛的真面目,并且近距离留下了麝牛的影像。

  然而,当人类的扩张到达北极地区,挥舞枪支的人类为了获取皮毛、牛肉和牛角时,麝牛真正的厄运开始了。麝牛遭遇天敌不溃逃而且围成一个防御圈准备决一死战的习性,让荷枪实弹的人类提高了杀戮的效率。就这样,再无计可施的麝牛一个接一个地被射杀。1865 年,美国阿拉斯加的最后一头麝牛在枪声中倒下了。20 世纪初,加拿大进军北极,共射杀了3600多头麝牛为食物,并通过出售皮毛、牛肉获得活动经费。如果不是加拿大政府在1917 年通过法律禁止猎杀麝牛的话,或许在加拿大北部的麝牛也早已灭绝。在阿拉斯加麝牛灭绝了半个世纪后,美国人开始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由国会出资,从格陵兰岛引进了34 头麝牛,放归阿拉斯加,在法律的保护下才得以繁衍至今。

  确切地说,格陵兰岛北纬72 度的夏天只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从每年的6 月开始,格陵兰岛上的冰雪开始融化,一些极地植物以顽强的生命力和利用休眠的方式度过了极度寒冷的冬天。夏天植物的生长为麝牛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它们开始不停地进食,以便积蓄脂肪和能量,而后度过严寒而漫长的冬天,这也是麝牛最为活跃的时期。我们在格陵兰营地附近共见到过3 次麝牛。第一次是7 月下旬,几头麝牛夜里进入了营地,其中一头大麝牛撞击了帐篷,队员们从梦中惊醒,才知道麝牛的到来。大家后来议论说,还好是麝牛,要是北极熊来麻烦就更大了。为了防止意外出现,营地从100 公里外的爱斯基摩村请来3 位猎手做保安。


  麝牛主要的天敌是北极熊和北极狼,再就是人类。人类早期扩张到北极地区,为获取皮毛、牛肉和牛角而射杀它们,使它们遭受了空前的浩劫。

  格陵兰岛共有5 万多人口,有85% 是土着的爱斯基摩人,他们大多数都住在远离现代文明的小岛上。千百年来,他们在极地特殊的环境下以渔猎为生,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周边附近的野生动物和海洋动物是他们生活的主要来源。因此,格陵兰法律允许爱斯基摩人持枪,并允许他们有序、按指标地猎杀包括北极熊、麝牛、鲸鱼在内的野生动物。3 位爱斯基摩猎人带来了枪支和1 只爱斯基摩猎犬,他们主要的任务是保护营地工作人员安全,这包括报警、驱赶和担任向导工作。遇到大型野生动物时,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能开枪猎杀的。

  第二次见到麝牛是8 月底。由于距离较远,我们带上爱斯基摩保安和猎犬想靠近些拍摄,但麝牛跑远了,只拍到了几张全景。9 月初,格陵兰岛开始下雪了,营地被皑皑白雪所覆盖。9 月3 日凌晨,我们在帐篷里熟睡,我突然被猎犬的狂吠惊醒,探头一看,一头巨大的麝牛被猎犬拦截在距营地不远的山坡上。这对于一个摄影师来说,可谓是天赐良机。我迅速穿上保暖服,抓起相机就往外冲,并大声叫醒熟睡中的队员:“麝牛靠近营地,大家注意了!”爱斯基摩保安抓起了枪,紧随我身后,还不断提醒我不要靠得太近,以免麝牛伤人。


  北极地区包括北冰洋以及边缘的陆地海岸及岛屿、北极苔原和最外侧的泰加林带。格陵兰岛北纬72度23分的无人区里,岛上山脉与海洋相连,是北极动物迁徙的一个重要通道。

  前两次拍到的麝牛,由于当时没下雪,虽说拍得还算是清楚,但没有雪作背景,难以表现麝牛那种苍劲和北极特有环境中动物的感觉。这次有猎犬的牵制,麝牛的注意力在猎犬身上。猎犬且战且退,麝牛步步紧逼,这样为我的拍摄赢得了时间。由于机会难得,我先用摄像机较远距离开始拍摄,而后端起照相机边拍边向前移动。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寒风拂面,雪花飞扬,麝牛在我的镜头中越来越清晰,以至于能看到风雪中麝牛那种善良而无辜的眼神。就在这一刻,我的心被撼动了!如此恶劣的环境,连人都难以生存,麝牛居然在极寒地带繁衍了60 多万年,这似乎是一个神话。当镜头进入到这一神话之中,快门按动那一瞬间,我感到眼前的麝牛透着一种北极王者的气度和风范。风雪之中,它昂首向前,俨然就像一头北极的“雄狮”,而人类在它们的面前或许显得渺小了许多。

  最终,麝牛在飞舞的雪花中默默远去了,雪地里留下了一串沧桑而坚韧的脚印。

  回国已经一个多月了,我不时会翻看着麝牛的照片和录像,并不停回味着当时的场景并激动着。它始终没有走出我的心灵,我渐渐地读懂了它。它强悍,但对于人类和其他动物始终毫无敌意;作为北极圈内生物链中重要的一环,它时常以生命为代价,换取更多的北极肉食动物生息繁衍??这就是我心目中的麝牛。或许我想在它的面前冠以“伟大”两个字!但愿人类对它们再宽容些,愿这一古老的物种能在地球的北极永远存活下去……


信息来源说明

-原文地址-
 

扫二维码

关注我们

不迷路^_^


我们愿景

城市更繁荣

乡村更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