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层塔又名“鱼香菜”、“罗勒”,粤东客家地区和潮汕地区的人称之为“金不换”、“满园香”、“满姨香”,我国南方一些省份有种植。那么九层塔有哪些功效与作用?和罗勒有何区别呢?为大家整理如下。
九层塔为唇形科植物罗勒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其花呈多层塔状,故称为“九层塔”,来自庞大的罗勒家族,由于其叶与茎及花均有浓烈的八角茴香味,也叫兰香罗勒,全草具疏风解表,化湿和中,行气活血,解毒消肿之效,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非洲及美洲的热带地区。
一年生直立草本,全体芳香,高20~70厘米。花期7~9月。果期8~10月。
南方4月初出苗,北方5月初至5月中旬出苗,出苗时间长短同当时气温有关,如温度上升至21~25℃时则7~10天就能出苗。
在北京地区5月上旬至6月中旬期间株高增长最快,叶片数也增长最多,此期伸长主要是由许多节间的迅速伸长而成,至6月中旬开花后叶片数不再增加,此期的伸长是由于上部几个节间的伸长而引起,故株高增长缓慢。
九层塔的功效与作用
1、有助消食
九层塔能够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消化,并且还可清肠明目。
2、解毒消肿
九层塔入药后可治疗跌打损伤,对减轻蛇咬毒性也有效。
3、行经活血
九层塔富含维生素A、C等矿物质,能够增强体质,还能够缓解支气管炎。对于产后调理身体、行经活血也是一绝。
4、散瘀止痛
九层塔具有散瘀止痛、祛风消肿之功效,常用于治疗偏头痛。
5、提神
九层塔气味清凉,对神经系统有很强的刺激作用,疲劳时使用立即振奋精神。
6、美容
抗老化,治疗粉刺,有紧实皮肤的作用。
九层塔和罗勒有何区别
罗勒的味道比较香甜,梗是绿色的,叶子比较圆润。九层塔和罗勒稍微有点不一样,梗会带一点紫色,叶子比较扁平,而且会带一点锯齿。
九层塔用在台湾菜里比较多,比如有名的台式三杯鸡。而罗勒用在西餐尤其是地中海菜系中比较多,做菜、熬酱、做汤都可以。味道香甜可口,又带点特殊的香味。
罗勒的营养价值:
具有特殊香味的食材,比如罗勒,一般都会有开胃的作用。另外罗勒本身对于胃病患者来说,它能有效地修复胃粘膜。其实胃病患者有一大半都是有胃粘膜受损的症状,所以适量地吃一些含有罗勒的菜式是有好处的。
九层塔品种分类
目前已上市的品种有甜罗勒、紫罗勒、生菜叶罗勒、茴芹罗勒、矮生罗勒、绿罗勒、密生罗勒、矮生紫罗勒、丁香罗勒
紫罗勒
香罗勒、柠檬罗勒。柠檬罗勒因株形美丽、色泽艳丽,全株具有浓烈的柠檬香气,为罗勒中之珍品,市场走俏。
甜罗勒
甜罗勒为唇型科罗勒属。设施或陆地栽培,育苗移栽或直播,可分期播种。
主要以叶片、嫩茎(头)为主要食用部位,当幼苗6~7cm时就可以开始采收,供凉拌菜或香辛调料,或油炸,或做汤食,或炒蛋等,食后有消暑解毒及健胃之功效。
紫罗勒
唇形科罗勒属,一年生草本,紫罗勒是罗勒的栽培变种,株高20~40cm,茎钝方形,全株暗紫红色。叶对生,卵形或长椭圆形,叶面微皱,叶缘有不规则锯齿状浅裂。花期在夏季,轮伞花序6,花排列成假总状花序,小花白色。
丁香罗勒
丁香罗勒气味清凉芳香。鲜叶、精油主要用于调味、加工焙烤肉制品。家庭炒肉加入鲜叶2至4片切碎,清香去腻。
薄荷叶和丁香罗勒叶各100克洗净,开水烧煮5分钟,滤液兑入浴缸沐浴健康提神、可预防感冒。用新鲜的或阴干的丁香罗勒,薰衣草的花序或茎叶混合,加入开水,冲泡饮用,可平静心情,提神醒脑,健胃解热。
柠檬罗勒
又名七里香,属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法国、中东地区,株高30~60厘米,全株被稀疏柔毛,茎直立,多分枝,钝四棱形,叶对生,卵圆形,略有浅缺刻。
花在花茎上分层轮生,每层有苞叶2枚,花6枚,成轮状花序;花萼钟形,花冠唇形,花白色。
株型紧凑,自然成半球形,是庭院、阳台、公共场所绿化、美化、香化的珍品。
其茎叶含较为丰富的维生素、微量元素,还含芳香油、茴香醚、丁香油酚等。可作辛辣调味品,还可制香精、香水等。
其果实也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其嫩茎叶具有柔和的芳香味,可凉拌、炒食、做汤,清香诱人、味美可口,增进食欲。
疏柔毛罗勒
一年生草本,高20~80厘米,具圆锥形主根及须根。茎直立,多分枝,钝四棱形,小枝具沟槽及短柔毛,幼嫩时红色,渐老变为绿色。
叶卵形至卵状长圆形,长2~5厘米,宽0.8~2.5厘米,先端微钝或急尖,基部楔形,下延成狭翅,边缘具不规则的疏锯齿,两面近无毛,仅在背面具腺点;叶柄长约1.5厘米,具短柔毛、微柔毛至无毛。
总状花序顶生,长10~20厘米,被倒向短柔毛,由许多具6花的轮伞花序组成,轮伞花序较疏离;苞片细小,倒披针形,长5~8毫米,先端锐尖,基部狭长,边缘具纤毛,常有色泽;花柄长约3毫米,果时延长约5毫米;花萼钟形,长约4毫米,宽约3.5毫米,外面被短柔毛,内面在喉部具疏柔毛,5齿,上面中间1枚宽大,长2毫米,宽3毫米,圆形,内凹,具短尖头,其两侧2齿宽卵形,长1.5毫米,锐尖,边缘具长缘毛,下面2齿披针形,长2毫米,具芒尖,果时萼增大达8毫米,宽6毫米,下弯,而脉纹明显;花冠淡紫色或上唇白色,下唇紫红色,长约6毫米,管长约3毫米,内藏,喉部增大,唇片外面具微柔毛,内面无毛,上唇4裂,裂片近相等,近圆形,长约3毫米,宽4.5毫米,常具皱曲,下唇长圆形,长约3毫米,宽1.2毫米,全缘;雄蕊4,离生,稍外露,后对花丝基部具齿状附属物,其上具微柔毛,花药卵形汇合成1室;花柱较雄蕊长,先端2等浅裂;花盘具4突起腺体,不超过子房。
小坚果卵珠形,长1.5毫米,宽1毫米,黑褐色。
花期7~9月,果期9~12月。
分布及生境:产云南东南、南部至西南部(文山州、红河州、西双版纳至临沧专区)。
中国华北至江南各省均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