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黑鸭( Putian Black duck)属蛋用型地方品种。
目录
· • 一、一般情况
· • 二、品种来源与变化
· • 三、品种特征和性能
· • 四、品种保护和研究利用
一、一般情况
(一)原产地、中心产区及分布
莆田黑鸭原产地为福建省莆田市灵川、黄石等乡镇,主产区为泉州市泉港区、莆田市、惠安县、石狮市、晋江市;分布于福州郊区、福清、长乐、连江、平潭、泉州、同安、南安等沿海地区部分市(县)。
(二)产区自然生态条件
莆田市位于北纬24o59’~25o46’、东经118o27’~119o56’,地处福建省东部沿海中部。年平均气温21℃,无霜期300~350天;年降水量1000~1800mm,年平均日照时数1996h。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甘薯等。
二、品种来源与变化
(一)品种形成
莆田黑鸭是我国蛋用型麻鸭中的黑色变种。据文字记载,在主产区水禽生产有近千年历史,当地群众有丰富的蛋鸭饲养、孵化、选育经验。当地群众偏好消费黑鸭的习惯,对莆田黑鸭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二)群体数量及变化情况
福建省1982年莆田黑鸭的饲养量约100万只,2002年存栏量约100万只。由于其羽毛呈黑色,受到非产区民众消费习惯的限制;加之最近几年产地沿海滩涂面积减少,其饲养量逐年减少。到2007年莆田黑鸭主要分布在泉州市惠安、泉港区和莆田北高,存栏量15万只左右。
三、品种特征和性能
(一)体型外貌特征
1.外貌特征 莆田黑鸭体态轻盈、活泼,行走迅速。头呈椭圆形,眼突出有神,颈细长。全身羽毛着生紧密,呈浅黑色。喙略长,呈墨绿色。皮肤呈白色。胫、蹼、爪均呈黑色。
公鸭颈较粗短,头、颈部羽毛具有金属光泽,前躯比后躯发达,尾部有3~4根向上卷曲的性羽。母鸭骨盆宽大,后躯发达。雏鸭全身绒毛呈黑色。
2.体重和体尺 莆田黑鸭成年鸭体重和体尺见表1。
(二)生产性能
1.肉用性能 莆田黑鸭生长期不同阶段体重见表2,屠宰性能见表3。
2.蛋品质 莆田黑鸭蛋品质测定结果见表4。
3.繁殖性能 莆田黑鸭见蛋日龄为105~112天,50%开产日龄为120~130天,300日龄产蛋数138~145个,500日龄产蛋数283~296个;生产群300日龄蛋重67~70g。在舍饲公、母鸭比例1:20的条件下,种蛋受精率95%,受精蛋孵化率90%。公鸭一般6月龄开始配种,利用1年;母鸭可使用2年,母鸭无就巢性。
四、品种保护和研究利用
(一)保种方式
采用保护区、保种场和基因库保护。2001年福建省农业厅在石狮市建立莆田黑鸭原种场,承担莆田黑鸭的保种任务,现保存莆田黑鸭1000只。同年,莆田荔城区北高镇北高村也建立了保种场,现有保种核心群种鸭600只。2007年国家水禽品种资源基因库(福建)引入该品种进行保存。莆田黑鸭1989年收录于《中国家禽品种志》,2000年列入《国家畜禽品种保护名录》,2006年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二)选育利用
1983—1988年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主持,与莆田县畜牧兽医站等协作对莆田黑鸭进行了系统选育,经过六个世代选育,建立了莆田黑鸭高产系,500日龄产蛋数从243个提高到286个,300日龄蛋重从63g提高到68g。随后又培育出莆田黑鸭配套系,500日龄产蛋数达298~311个,蛋重达69~72g。
五、品种评价
莆田黑鸭是我国特有的黑羽蛋用品种,具有耐盐、耐热、耐粗饲、适应性强、产蛋量高、饲料利用率高等特点,不仅可以放牧,也可舍饲。在持续高温的情况下,鸭群最高产蛋率仍可保持在90%以上。为提高饲养效益,应继续加快莆田黑鸭专门化品系及配套系的选育。同时,莆田黑鸭产青壳蛋的种质特性,可用于开发具有保健功能的“黑色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