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修路去!”
10月31日清晨,吉首市马颈坳镇榔木村竹科组,晨雾笼罩下的村庄一片静寂,74岁的老党员梁中发和七八名村民带着铁铲往村口走去,路上还不时招呼同伴。
他们此行的目的是把寨子里路口的一个大坑填上,再把路基整修一番。
“工作队给我们做了很多实事,今天我们义务修路,也为村里做点事、出份力。”梁中发赶到路口时,已有村民在修整路基、搬运水泥砂石,忙碌的身影打破了村寨的宁静。
去年,吉首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驻村联系榔木村,分批次硬化产业路5条、新建水沟2条、修缮村内荷花池游步道、疏通排水沟,又发展订单蔬菜,在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问题的同时,千方百计提高群众的经济收入。
“弯急、坡陡,又被雨水冲出了很多坑。”梁中发站的位置是一个“丫”字形的路口。道路自东而来,往北是一个倾斜近60度、长约100米的陡坡,连接着竹科组60余户居民的居住区和200亩茶园以及耕地。往西是一个稍微平缓的下坡,有几户村民居住。交叉口有一个两三平方米的大坑,周边还分布无数小坑,车辆行驶、村民走路都得绕道。
“前天反映情况,今天就开工了,没想到这么快。”76岁的村民孙文先说,“丫”字路口几乎是寨子里人车进出的必经之路,但因路面坑坑洼洼,他女儿的面包车,乡亲们的三轮车、摩托车也在“丫”字路口翻过车,大家早就想修了,因为种种原因,迟迟没有动工。今天修路,他也到了现场,他说虽然年纪大了做不了什么,但是给大家递个锄头什么的还可以。
从反映情况到开工修缮,虽然只有两天时间,但却是村民期盼已久,也是思考已久的事情。
10月下旬,竹科组茶园产业路硬化施工结束,剩余部分砂石、水泥砖。经常去茶园做工的梁中发也知道“丫”字路口翻车的事情,于是就打起了茶园产业路施工剩余材料的“主意”。
10月30日晚上,工作队到竹科组走访,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聚在孙文先家里。孙文先提出问题,梁中发立即给出了解决建议——
“能不能把茶园产业路剩余材料给我们?我们出义务工去修。”梁中发是一名老党员、退伍军人,他将工作队到榔木村以来的大小事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说,工作队把群众“心上事”当成“上心事”,他作为一名党员,虽然年纪大了,但也想为村里作点贡献。
这个意见一经提出,有人赞同,有人反对。赞同的希望早点解决安全隐患,反对的则提出了不少难处,比如材料远远不够、能够参与义务劳动的人少……
比反对意见更多的,是村民反映的问题:高速路涵洞下没有排水沟,只要下雨涵洞就成了水沟,下雨天村民就只能穿雨鞋出门;吴四妹屋后的通户小道部分路基被雨水掏空,现在用几根木棍撑着……
无独有偶,工作队到竹科组走访前,田坪组村民也找到工作队,他们反映田坪组水坝无法蓄水,加上枯水季节,水量变小,村民无法正常洗衣、洗菜,他们也希望工作队能够协调材料,组织村民义务劳动……
两件事都事关群众生产生活,但剩下的材料远远不够,先办哪件事就成了问题。
“群众无小事,一起动工。材料由工作队负责协调,用工由村里负责组织。”为了尽快解决问题,第一书记张洁作出决定。
于是,10月30日,竹科组党员梁中发、田坪组党员张自虎分别上门入户统计愿意参加义务劳动的劳动力情况。工作队找到茶园产业路施工队队长雷明建,协调材料事宜。得知工作队和村民的想法,雷建明立即表态将剩余的3车砂石、200块水泥砖赠送给村里。此外,工作队又采购了18吨水泥、5车砂石。
10月31日一大早,在家的村民都陆续赶往竹科组“丫”字路口和田坪组拦水坝,他们中有党员有群众,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的负责搬水泥,有的负责驾驶车辆拉着物料送到坑洼路段,大家分工协作、井然有序。
当天,田坪组拦水坝完成了加固工作;11月1日,竹科组“丫”字路口完成修缮。
“党和国家把我们放心上,派来这么好的工作队,把我们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我们也不能等靠要,也要为建设家园出份力。”梁中发说,大家已经商量好了,“丫”字路口可以通车,我们就开始修空心路。
“工作队帮我们找资金、找材料,修修补补的事情,我们能拿下的事情,我们就自己做,要让国家的资金每一分都用在刀刃上。”张自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