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强梅:用相机明亮了一个时代的精神

长按二维码关注

来源:衡阳市人民政府网

清晨出工的农民、街头说唱的艺人、油菜花海中的女兽医……一张张黑白灰定格的照片,让一个远去的时代清晰而明快地呈现在世人面前。通过阅读这一张张照片,我们仿佛逐渐读懂了那个熟悉又陌生的时代。

▲1979年,祁东县灵官公社灵官大队生产队出工。曾强梅 摄

▲1983年,文明礼貌月街头渔鼓宣传。图为著名渔鼓艺人邹祖希在祁东县城利用渔鼓演唱宣传文明礼貌。曾强梅 摄

定格这些照片的人叫曾强梅。20年前,我刚进报社的时候就不止一次听到过这个名字。提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我的师父许常国老师总是忍不住要赞叹几句:“曾老师照片拍得好!曾老师基本功扎实!曾老师为人很低调!”然而,直至2021年曾强梅老师去世我都无缘与他谋面。

11月8日上午,由祁东县摄影家协会、双林美术馆承办的“岁月如歌”曾强梅先生摄影作品展在双林美术馆开幕,我应邀前往观展并参加了“曾强梅摄影艺术研讨会”。展览中,我从一幅幅作品中品读了曾强梅老师对摄影艺术的态度。研讨会上,我从与会摄影家、学者的一段段发言中了解到了曾强梅老师的人生历程。与会的祁东县文联副主席周幸福用一副对联概括了曾强梅先生的一生:凭光和影捕捉生活精彩,用黑与白展现时代风貌。

▲11月8日,“岁月如歌”曾强梅先生摄影作品展。彭斌 摄

▲11月8日,曾强梅先生摄影艺术研讨会。 祁东县摄协供图

曾强梅(1941-2021),1961年毕业于衡阳师院中文系,副研究员,生前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曾任衡阳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祁东县摄影家协会主席,出版了两本摄影教育专著,系新中国第一代摄影艺术家。从事摄影工作四十余年的他,在国内外发表摄影作品4000余幅,获奖作品50余幅。《新居》《为何枯荣》《不仅是蛇的悲剧》入选联合国举办的摄影比赛。《春之歌》获国际尼康摄影比赛佳作奖。《戏迷》获湖南省摄影比赛一等奖。著作《文艺知识:摄影篇》由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并著有《摄影基础知识》教材一部。曾多次担任省、市、县摄影培训班教师。

▲年轻时的曾强梅先生在进行摄影创作。祁东县摄协供图

上个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的二十年间,祁东这个农业县和中国大多数县一样,经历了从自然灾害到“十年动乱”,从拨乱反正到改革开放的艰辛历程。这个时期曾强梅先生的照片以黑白为主。拍摄内容则囊括了扫盲识字、学习雷锋、农业学大寨等那个时代的主要活动。自80年代以后,他的作品更多的则是关注改革开放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新月异,他摄影创作的足迹也开始走向祁东之外的广阔世界,照片也多为彩色。

▲1981年,祁东县风石堰公社,看图识字。曾强梅 摄

纵观曾强梅先生作品,无论是因为工作需要还是个人创作,从作品的构思、构图、用光都能很直观地感受到他的严谨和认真,毫无随意应付之作。“为了拍摄反映军地两用人才典型,我和曾老师步行数十华里,来到拍摄对象所在村,为了等合适的光线,我们等了4个小时……”座谈会上,曾老学生兼同事王新文为大家讲述了作品《翠谷笛声》创作背后的故事。在那个高感光胶卷稀缺的年代,曾强梅先生拍摄的作品《田园星光》至今令人叫绝。在环境光线不足的情况下,一般做法是尽可能增大光圈,而他却反其道而行之,缩小光圈,不仅清晰地定格了人物、远景、前景,还让微弱的诱蛾灯光呈现出星芒的效果,由此可见他扎实的基本功和求新求变的创作思想。

▲1976年,祁东县灵官公社五龙大队点诱蛾灯。曾强梅 摄

▲《翠谷笛声》。曾强梅 摄

▲《戏迷》。曾强梅 摄

 纵观曾强梅先生作品,他的镜头始终对准的是身边的人和事,极具泥土芬芳。他和他镜头前的人物,犹如他的作品《为何枯荣》中的松树,虽身处深山寒冰覆裹却依旧傲然挺立。著名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曾说:你拍得不够好,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为了拍好照片,曾强梅离他的拍摄题材和对象有多近?“透过曾强梅先生的这些画面,我能感受到他作品里已然形成的固定视点,完全蛰伏在广袤的大地里,他的个人情感与泥土揉合在一起……”祁东籍作家、出版人、艺术评论家施晗先生在为曾强梅先生摄影集序言里这样写道。正因如此,他无论是黑白系列,还是彩色系列,都散发着极强的生活味道和画面感染力,让人倍感亲切。

▲《为何枯荣》。曾强梅 摄

纵观曾强梅先生作品,我们看到了他强烈的责任感。数十年间,曾强梅的足迹遍布了祁东的山山水水,经历并记录下了许多祁东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历史时刻。面对这些照片,他没有像一些摄影人一样,重拍摄而轻整理。他的每一张照片都撰写了清楚的拍摄时间、地点和图片说明。这些简短的图片说明不仅让后人能够清晰地了解照片内容,更强化了照片的史料价值。

▲《小憩》。曾强梅 摄

▲《晒》。曾强梅 摄

为艺精益求精,为人淡泊清明,甘为人梯。除开自身的摄影作品和著作,曾强梅的另一大贡献就是为祁东摄影营造了一个非常好的环境,培养了大批根植祁东或走出祁东的摄影人,进而形成了一个让人瞩目的“祁东摄影现象”。几十年间,祁东这块相对贫瘠的土地,孕育出了中国摄影界个人成就最高奖金像奖获得者。中国摄影艺术展览(国展)评委颜志雄,在国、省、市各级摄影大赛中屡屡获奖,一心为祁东摄影事业发展的祁东县摄影家协会主席石铿、秘书长胡春雷,有作品被选入大学教材的谭志刚,有国内外多家图片机构签约摄影师、湖南省新闻摄影学会副主席曹正平……“师恩难忘,精神传承”,这或许是为何在曾强梅去世三年后,祁东摄影界还要想方设法举办“‘岁月如歌’曾强梅先生摄影作品展”和“曾强梅摄影艺术研讨会”的原因。

▲《农闲时刻》。曾强梅 摄

▲《春之歌》。曾强梅 摄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曾强梅先生艺术精神的滋养下,在一代代祁东摄影人的努力呵护下,相信祁东摄影这朵美丽的花定将越开越艳!

(作者系衡阳日报社视觉中心主任)

信息来源说明

-原文地址-
https://www.hengyang.gov.cn/xxgk/dtxx/bmdt/20241115/i3507343.html
 

扫二维码

关注我们

不迷路^_^


我们愿景

城市更繁荣

乡村更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