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名人王仕辉

长按二维码关注

来源:

王仕辉•土家族竹雕

湖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土家竹雕是把土家族特色建筑按1比60、1比70、1比100的比例微缩掌上,以湘西优质楠竹为材料,构思奇特、技艺精湛,造型古朴典雅,艺术工底扎实,表现技巧独特。作品中的每一细小部件都做到精益求精,选料、开眼、凿榫、穿斗完全按照土家族传统建创程序,点滴不漏,面面俱到。比例协调、结构紧密,门窗格栏精美,杂物小件造实逼真,有静有动。门能开关,碓能舂动,磨能旋转。土罐、辣椒串、包谷提、人物、家畜,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这些作品既展现了湘西土家族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又记录了土家族古老灿烂的民族文化,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吊脚楼又名转角楼,由最原始的简便杆栏式建筑物演变而来,是土家族独特的建筑形式,分单面、双面吊脚楼,悬崖、平地吊脚楼,因楼的前檐两柱下截裸露吊在坎下而得名,是闺女的住房和织锦之地。楼上栏杆、窗扇、门枋全是精雕细刻,图案各异,蔚为壮观。秋收季节,楼枋上晾有包谷提、高粱把、辣椒串,具有土家族的独特风情。吊脚楼多建在视野开阔、位置显耀之处,展示着土家人民强劲气慨和高超工艺。诗曰:“四面雕栏笑语柔,暮舂歌声月如钩。鸯梭暗渡何须问,姊妹织锦在绣楼。”

凉亭桥(根据当时修桥的各种原因又有具体的命名,如槐阴桥,鸠潭桥等)横跨溪河之上,连接两岸行道,是过往行人遮雨避暑的地方,桥上有楼阁,装饰古朴典雅,有格栏靠座,书画楹联,桥-像等系列工艺,设有茶座,杂摊位。在桥上乘凉饮茶、下棋聊天、吹木叶、唱山歌、弄水戏鱼,更是别有风趣。凉亭桥是土家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我国民间建筑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诗曰:“莹莹碧水架花桥,习习清风景色娇,赶集归来权小憩,谁吹木叶上云霄。”

摆手堂,是土家人民举行摆手舞庆丰收迎吉祥的活动场所,是土家族文化,民族精神的象征。堂正中塑有祖先“八部大神”像,四壁刻有古典名画。每当夜晚临近,男女老少手持火把、灯笼,纷纷聚集摆手堂,燃起熊熊篝火,身披“西兰卡普”翩翩起舞,异常热闹。诗曰:“画栋连云琥珀光,绵绵瓜瓞萃神堂。身披卡普翩翩舞,十里红灯不夜乡。”

王仕辉,男,土家族,1937年12月18生于龙山县桂塘镇肖家村阴地沟。龙山县三槐竹艺苑创始人,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湖南省美协会员。曾从军、从教40余年。1990年退休后潜心研究竹雕创作。王仕辉自幼就跟随祖父学习雕刻,有扎实的艺术工底。如今,他独辟蹊径,刻苦摸索,大胆创新。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土家吊脚楼》、《凉亭桥》、《摆手堂》、《爱晚亭》最受人们关注,省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民族报》、《湖南日报》、新华社及全国各大网站等广大媒体都多次作了广泛报道,美国的新浪北美网也予以转载,在国内外有着很大反响。

竹雕作品《土家吊脚楼》、《摆手堂》、《凉亭桥》,2002年在湖南省首届花博会,均获“最佳手工艺制作奖”。2004年竹雕吊脚楼《秋润》被著名画家黄水玉收藏。2006年在“中国红”杯首届湖南省工艺美术精品大奖赛中,竹雕土家凉亭桥《槐阴桥》获得金奖。2008年竹雕《鸠潭桥》被省美术馆收藏。2008年在“张家界”杯第二届湖南工艺美术精品大奖中,竹雕《春晓》获得银奖。王仕辉2008年被评为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2008年由王仕辉创作的土家竹雕被列入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007年王仕辉获得龙山县文学艺术突出贡献二等奖。同年授予龙山县“十佳文明市民”和龙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2009年10月,大型竹雕群《毕兹卡捋尤》获得湖南国庆60周年大庆工艺美术精品大赛“金奖”,同月,此作品获得在吉首举办湘、川、鄂、黔四省边区旅游商品大赛“金奖”。同时,被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授予“民间民族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2009年8月26日,被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确定为土家族竹雕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信息来源说明

-原文地址-
 

扫二维码

关注我们

不迷路^_^


我们愿景

乡村更美丽

农民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