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潭镇距县城70.9公里,是溆浦县南端的边陲重镇。东依高耸入云的车岩岭,与葛竹坪镇交界;南与洞口县毗邻;西靠百强寨,与黄茅园镇相邻;北傍金子山,和北斗溪镇接壤。2015年12月乡镇区划调整改革时由原大华乡、温水乡、横板桥乡、龙潭镇合并设立。传说此地河中深潭曾隐有一巨龙,故名“龙潭”,镇因此而得名。镇政府驻地萍霞塘。因特殊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是周边乡镇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是抗日战争最后一战的决胜之地。2016年被列入第七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2017年被授予湖南省经典文化名镇。辖33个行政村和4个社区,557个村民小组,12个居民小组,21437户,总人口7.58万人。全镇国土面积247.21平方公里,城区面积3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3万余人。
相传镇西北建有“诸葛庙”,后改建为“广福寺”,寺内设大钟大鼓,称“诸葛晓钟”,是龙潭八景之一,毁于共和国初期。又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江西十八门军(即赵、韩、钟、金、宋、徐、刘、孙、丙、穆、侯、粟、沈、廖、舒、冯、贺、潘等十八姓)来此地,在湘汇坪(现湘胜街)会集,议定每逢农历三、八为相会日,进行交易,后形成市场。北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置龙潭堡。明代建龙潭巡检司。清康熙十五年(1677年)市场迁往柳坪(即今之正街及河街),一直为龙潭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是邻近隆回、新化、洞口、洪江、中方、怀化等县市贸易市场,也是旧时官僚、地主、土豪、劣绅、顽少聚集玩乐之地。曾设有天主堂、福音堂、民众教育馆及各姓氏祠堂、庙宇等。当时,镇内资本家和小商贩达125家,手工业128户。到民国时期,该镇属一区,龙潭乡。共和国初期为龙潭区三保农会。1953年把四保的湘汇坪、二保的建设街划归镇管,设柳坪镇政府。1957年2月改名为龙潭镇。翌年为龙潭公社的一个大队。1960年1月,复设龙潭镇。1968年冬成立龙潭镇革命委员会。1980年10月,又恢复为镇政府。1984年合并龙潭乡。
过去,龙潭物资丰富,交通不便,因此有“担不尽的龙潭”之称。1956年修通龙(潭)塘(湾)公路,1959年溆(浦)龙(潭)公路通车,后延伸到葛竹坪、大华、温水等乡镇及隆回县境内。2003年实现村村通公路。2008年20个村实现公路硬化。主要矿产品有磷、炭质页岩、黄金、花岗石、石灰石等,其中花岗石储量最大且质地优良。水果以金秋梨、李子为主。畜牧以龙潭猪闻名省内外。林业产品以马尾松、杉树、楠竹、油茶、油桐为主。农业主产稻谷、油菜、红薯。农副产品以腊肉、黄蛙、茶油、粉辣椒、山蕨巴等享誉全国。
因龙潭文化底蕴丰富,人们一直来传承独特的风俗习惯。祖训严格,家家户户设有神坛,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均上香敬神;每年农历七月十二日,请先祖回家供奉三天,至十四日晚送神回天。聚媳嫁女礼数周到,中堂设宴款待贵宾,一桌八人,席位档次各不相同,客人论资排辈就座;酒文化丰富多彩,劝酒时从第一杯至第十二杯酒均有不同的名称。春节期间最为繁华热闹,自正月初三始以姓氏为族,舞龙走家串户恭贺新春,至正月十三方罢。
主要文物古迹有:
抗日陵园:抗日战争最后一战纪念地—“抗日阵亡将士陵园”位于龙潭镇少山村弓形山。始建于1945年8月,在文化革命后期被毁,1993年4 月恢复。该陵园占地面积8318平方米,主体建筑有:陵园大门、石级台阶、浩气门、碑廊墙、纪念塔、千秋亭、将士墓等。一条数十米高的石级台阶将各纪念建筑连为一体,供游人赡养。龙潭抗日阵亡将士陵园已经成功列入“第二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2016年初县委、县政府完成对陵园的整体规划,并命名湘西会战纪念园。
龙井清泉:位于龙潭镇龙泉村的一方古井,据碑载:古井龙泉,源自百强寨,冬暖夏凉,水质纯净,千家万户赖此饮用,前辈倡导定名“龙井”沧桑多变,年久失修,溢流散失,枯渴堪虞,则需者日增,求过于供,朝夕汲取,日生争端。1985年初,众邻倡议整治,使之集腋成裘,救济万民。争得镇政府领导支持,群众多方赞助,即时动工,整建四米高岩砌塔式水井,安置双管龙头取水,使之涓流不息,碑刻铭志。
崇实书院:位于龙潭镇岩板村。创建于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曾名“延陵家塾”。系吴姓族学,书院西门仍保留有“吴氏蒙养”四字,清咸丰五年(1855)更名为“崇实书院”。书院占地面积245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为三进厅庭院式砖木结构建筑。过厅正中悬挂有清宣统元年谌百瑞书“大学之基”竹纹金匾一方。屋面为小青瓦,悬山顶,其主体建筑及四周外墙彩绘有山水、花草及鸟禽等壁画泥塑。堂前小院影壁墙上嵌有多幅石刻,院中古桂合抱,翠盖蔽空,保持这完好。1989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辖区主要文化资源还有:原始次森林米粮峡谷、阳雀坡古村落、孝节牌坊等等。
中国传统村落:乌峰村、阳雀坡村、金牛村、岩板村。
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岩板村。
更多
扫二维码
关注我们
不迷路^_^
我们愿景
乡村更美丽
农民更幸福